让百姓邂逅家门口的“诗和远方”
——邗江区人大助推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工作纪实
基层群众性文化建设是精神文明建设的基础性工程,是公共文化服务的“最后一公里”。目前,基层群众性文化建设状况如何?群众对文化生活的需求有哪些新变化?带着这些问题,今年年初,邗江区人大就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进行了专题视察。
用心谋划,顺应民心做功课
党的十九大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近年来,邗江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与新时代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上的反差,契合了党的十九大这一科学论断。正因为如此,吴静、刘正兵、俞吉荣、杨丽等区人大代表先后在人代会上提出在乡镇设立文化广场、在小区内增设全民健身器材、在蜀冈生态体育休闲公园设立城市书房、为拆迁安置小区配套文体设施建设等议案建议,以满足群众的多样化文化需求。
邗江区人大积极回应群众诉求、代表关切,在年初研究年度工作要点时,把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列为重点监督议题之一,目的是通过调研、实地视察、听取政府汇报等途径,着力推进文化惠民工程、“新乡土”文化工程取得更好的成效,切实提升广大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深入一线,丈量民情印足迹
4月2日,扬州古城处处春意盎然,邗江各镇、街道也呈现出一片生机勃勃的景象。视察组走进竹西街道竹西社区、双桥街道康乐社区、蒋王街道蒋王社区、杨庙镇新杨村和镇文体中心察看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每到一处,视察组成员或细致入微地察看,或认真地听取情况介绍,或饶有兴致地与群众攀谈,了解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实际情况。
“以前小区广场设施不全,比较荒凉,现在环境越来越好,社区还有专业的老师给我们辅导,我们舞蹈队表演的舞蹈已经参加过四次文艺演出了,好多人都想参加进来呢。”“一到假期我就带孩子去农家书屋看书。”“好人馆展示的感人事迹,都是发生在身边的,通过这样一个平台,能够激励自己、教育子女。”……群众朴实的话语让视察组成员频频点头。
在随后召开的座谈会上,视察组成员就全区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情况的现状、问题与不足及下一步发展进行了热烈的讨论。视察组认为,区政府及相关部门坚持问题导向,多级联动、多方联合,培育文化群体典型,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发展壮大文化队伍,基层群众文化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现阶段,社区、村镇已基本融合了养老、少儿教育、科普普法等多项资源,承载着公共文化服务的职能,成为居民的精神寄托和文化归宿,发挥出“1+1>2”的效果。
精细把脉,找准症结开良方
针对基层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中存在的文化设施阵地建设、公共文化服务产品质量、基层文化人才队伍结构等薄弱环节,视察组成员结合工作实际,畅所欲言、开诚布公地提出建议和意见。
——坚持“四个特性”。坚持时代性,始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融合性,树立“文化+”理念,实现文化与科技、旅游、体育等产业的融合;坚持创新性,推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多样性,不断丰富文化形态,适应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文化需求。
——抓好“四个建设”。抓好载体阵地建设,健全区、乡、村三级服务设施网络;抓好人才队伍建设,发挥好基层文化志愿者、文化能人的领头作用;抓好品牌特色建设,推出更多叫得响、传得开、留得住的精品力作;抓好体制机制建设,建立完善激励保障、考核评价机制。
区政府分管负责人当即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将集中力量建好百姓身边的设施,带好百姓队伍,讲好百姓故事,搞好百姓喜爱的活动,让基层群众性文化建设迸发鲜活的生命力。